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中国股市凭什么走牛市??


去年开通了博客,写了一篇股市预测(这里),至今也只写了那一篇。现在从新看,发现当时自己预测还是挺准的。当时自己是空仓,现在也是空仓。当年认为股市只有不出现最极端情况,就能闭起眼睛买进,自己确实在去年上半年满了仓,太急了,造成去年的收益率不到20%
写上一篇文章时,虽然觉得外围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国内短期也应该不会出现最极端的情况,但心里还是犹豫不决,这和现在一样,只是现在犹豫的是是否加入买入者的行列。A股从1949反弹到接近2300,港股从下半年20000点反弹到23000多,很多个股都涨了56成,自己11月份空仓,踏空不少,诱惑不是一般的大,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去年就是没有忍住,满仓太早,招致盈利大幅缩水,今年我会吸取教训。
我之所以能够忍住,因为没有让自己买进的充分理据。港股作为反映国内经济的晴雨表,其上涨必须以国内经济好转为前提,但放眼珠三角,除了房地产还处于相对稳定,其他各行各业都依然极度萧条,元旦一过,不断传出企业结业跑路的消息,商业街上经常看到商店旺铺转让,完全没有一点经济复苏的迹象。而中央这段时间不断像批发一样审批各类大型基建、投资项目,这些投资对实体经济好像根本起不了作用,对通胀的作用倒是挺大。第四季度的经济指标是好了一点,经过了大半年的萧条和消化库存,出现几个月的爆发性增长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年末还是消费高峰、出口高峰,所以经济指标不上来是说不过去的,但真实情况要到过完年后才能真正体现。
在上述基础上,不可能出现单边上涨的牛市行情。回顾10年的港股,当时国内经济是在爆发式的增长,补库存和4万亿的短期刺激在共同作用,结果恒指才涨到了24千多点,现在实体经济如此孱弱,恒指也涨了23,难道还指望他一直涨,超过10年的高点吗?在热钱的作用下不是没可能,但一达到25,将会有一波瀑布式的下跌。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希腊,你玩够未?


 听说希腊第三次组阁又失败了,终于要重新大选了,来不及执行削赤很可能违约很可能得不到第三笔救援款很可能退出欧元区了,欧美股市又为此跌了一天,真是造孽。
    希腊在欧元区只属于三流角色,无足轻重,他退出与否根本无关重要,只有意大利、西班牙不出事就没问题。况且本来就是骗回来的资格,现在取消只不过是对以往错误的纠正,甚至希腊退出欧元区还是能为我们提供千载难逢的旅游好机会,不明白市场有什么好恐慌的。
    那到底意大利西班牙出事的机会有多大?去年底我对此也颇为担心,认为除非德国或美国一力承担起欧债,向各债务国注资,问题才能解决,但事实上问题却不可思议的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被解决了,其表现形式就是意大利的国债顺利的拍卖。很难搞清楚拍卖其国债的的什么势力,可能是美国、德国、中国等的合作成果,也可能是其中之一单方面的付出。反正欧债背后很可能已经有一个强人为其背书,所以现在市场所恐慌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集结号已经吹响,斗大胆的时候又来了。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2011年終回顧與展望——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自殺

很长时间没写东西,再次提笔,感觉好像有千钧重。
2011在悄然无声当中过去了,全世界都在犹豫于盼望中迎来了2012
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幸运的一年,投资收益虽然不及去年,但仍达22%,年初时甚至达到42%的高度,如果不是下半年抵受不住诱惑入市而损失利润,今年的操作堪称完美。同时去年也是我对大环境判断较准确的一年,我预计到4万亿会彻底失败,也预计到美国是最强的市场,甚至在美汇指数74时准确的抄了大底,我一直空的楼市也开始正式下跌,甚至猜到了国际板不可能在去年推出。一切的一切让我觉得自己是一名预言家多于投资者。
早就说过预测市场是愚蠢的行为,但人的本性难移。
2011年欧洲众望所归的陷入新一轮经济危机,在新年来临之际,市场上看空看多的情绪交集,而市场走势明显站到了多头一方,但我觉得,这或许另有内情。欧洲最新的措施是欧洲央行释出3000亿欧元来补充银行间的流动性,这一方面导致市场的亢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已经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还要大。虽然这种银钱方式美国曾经用过,也获得成功,但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而欧元不是。欧央行凭空印欧元,必然造成欧元的快速贬值,继而引发通胀。要增加流动性又不引起通胀就必须由最强大的德国一力承担起各国的债务,这接近不可能。总之,欧洲的未来或许在通涨中让欧元贬值,或许直接重建欧元体系,别无他选。
但欧洲的问题毕竟是能够预见,能够预测的危机就不是危机,所以,欧洲的问题最终的世界经济的冲击可能远比某些悲观的预测为好。但好戏在后头,因为到中国出场了。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出现了所有成熟市场经济过热继而崩溃的前期症状:房价飙升、高利贷、资本外流、高通胀等等。中国的经济现状以我仅有的经济学知识来看,是不治之症,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很多方面已经被不同的势力所把持,要重拾十年前的辉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鉴于处于换届关键时刻,因此政策在未来一年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到时房价会降多少,民营企业还剩多少谁也说不准,唯一能肯定的是中国还是会保持8%的高速增长,因为这是领导说地方报统计局添油加醋的简单工作。
一直以来,国外对中国的经济都是充满信心,所以在4万亿出台之后,国外媒体会评周小川为全球最佳行长之一。但去年下半年,国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以及中国经济的未来已经疑窦重生,其表现之处就是其资金的撤走。12月份人民币外汇中间价联系7天触及跌停板,但没有一天真正跌停,那时候官方表明不是其操控汇率;后来上周人民币强劲反弹,官方已间接承认是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因此可以分析,之前的跌停是外资在卖,然后到跌停后央行又买回来,然后为来继续保持人民币的强势,于上周又让汇率创出新高。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外资已经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表示怀疑,如果不维持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但外资会撤走,国内的资金也会撤走,到时即便有3万亿美金的存底,也无法避免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其实在地下钱庄人民币的汇率早就低于官方报价,这应该是一个风向标。当银行收紧居民兑换外汇的额度时,说明情况已经更接近失控。
烟花灿烂,终须幻灭;沉默会是一种力量,但更多时候,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自杀。欧洲是后者,中国或许是前者。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謝百三的變臉

上周不小心看了謝百三的文章,內容讓人覺得意外。說是不小心,是因為本不是專門找他的文章看,但本地的一家報紙長期登載他的文章,看報紙時看到文章題目比較醒目,於是看了下內容。結果發現內容和他之前寫的東西有較大的不同,所以覺得意外。
文章的題目叫做“我準備隨時逃跑”,內容是說他最近到溫州一些企業調研,發現當地企業都在借高利貸,年利率達60%,企業老闆說如果銀根不放鬆,下半年隨時準備逃跑。於是謝教授就大聲疾呼說國內的貨幣政策錯誤,說再不放鬆銀根中國經濟將會崩潰怎麼怎麼的。這些話聽上去貌似很有道理,但對比之前他的文章,如:“中國在金融債風暴是世界的一盞明燈”,“ 中國出現與保持盛世的另4個原因及重要說明”,“ 中國盛世形成之原因分析——兼談本周經濟與股市”,“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之大盛世(之二)”等等,可以看出他之前對中國未來的經濟都是萬丈雄心的,結果就因去企業調研了一次,態度就立馬來個180度的大轉彎。這說明他之前的雄心都是盲目自信,完全是閉門造車,根本不是建立在實際調查上,而這樣一個人,卻是位居復旦大學的經濟教授,可見國內大學水準到什麼水準。
況且國內的高利貸哪止年利率60%那麼低,起碼一年翻一倍才算是正常的。現在中國所處的困境是物價高企,民眾抱怨;同時企業無錢周轉,企業也怨銀行;只有皇帝女兒的國企不愁錢,還能拿錢去放高利貸。這和歷史上每個朝代末期時,雖然國家四面楚歌,但達官貴人依然夜夜笙歌的情況真的有點相似,只是程度沒那麼深罷了。
真替中國的未來擔憂。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歐洲債務危機真的值得害怕嗎

我一直認為美國是現金全世界最為穩健的經濟體,歐洲是主要問題所在,但最致命的問題可能來自於中國。現在想分析一下歐洲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美國是大花灑沒錯,但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美國花得起。與美國相比,歐洲各國的奢靡程度也絲毫不遜色,但除了德國以外,真的難以找到一個可以稱為經濟發達的,那怕是法國,他除了香水、服裝,便無法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或產品,更不用說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東歐諸國。相對於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水準,他們的福利水準倒是一點不低,可以說都是高福利國家,很多國家是賺不到錢借錢也要繼續花。借貸的好處在於不會對經濟構成壓力,借回來的錢還能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借貸總額雖然每年增長,但幅度都不大,對短期國際的信用狀況影響不大,這對於一個任期為4年的政府來說,是獲取民望的不二之選。從這一方面說,歐洲債務問題是西方民主制度、選舉制度演進的必然結果。
很多人擔心歐洲債務會繼續深化,但我早就說過,歐洲債務問題徹底爆發是必然的,因為由奢入斂易,由斂入奢難,況且就算出現了問題,也有歐盟這個老爸撐住。所以歐洲債務問題會一直深化下去,直到希臘、葡萄牙之流破產為止。
現在的問題是當歐洲債務危機發展到最壞程度時,世界會怎麼樣?當歐洲有一兩個國家破產時,損失最大的是購買該國國債的機構,首當其衝的是歐洲的銀行。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個別歐洲銀行破產,其他倖存的銀行資產及股票價格也會大幅下跌。持有該銀行資產及股票的投資者就會蒙受損失,這就造成債務危機向全球擴散。雖然和08年那波危機一樣,這次危機損失最大的也是銀行業,但不同的是這次危機發生錢,各銀行主要是美國的銀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準備,儲備了大量的資金,貸款的杠杆較08年時大為降低,且股價已經經過連番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了這次危機所造成的影響。
金融市場是有一句話:危機能被預測就不是危機。所以這一波歐洲債務問題會在市場上不斷會提起,一次接一次對市場造成衝擊,股市也會在投資者一次次恐慌中提前見底,反而當希臘等過破產時,會是大市真正企穩上升的開始。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杨澜、吴征夫妇的出千敛财史 [转贴 2011-08-25 08:52:25]


杨澜、吴征夫妇的出千敛财史 [转贴 2011-08-25 08:52:25]   
我顶 字号:
    这两天想写写00182中国风电和高振顺系列,高振顺目前除控制00182中国风电外,同时还是00500天地数码、00710精电的大股东,这个月他刚收购了00376亚洲电信媒体。

    在此之前,高还先后控制过00307和00419。00419现在叫华亿新媒体,之前叫友利电讯工业。00307现在叫优派能源发展,3月份之前叫泰德阳光,05年叫阳光体育传媒,04年叫阳光文化,00年叫良记集团。

    高这个人在大陆没什么知名度,但杨澜在大陆名头很响,是谁提携了杨澜,让她从一个拿工资的主持人迅速变成当时中国第一富婆的呢?这个人就是高振顺,下边我先转载一个故事,让我们看看如今高举慈善大旗的杨澜,有着怎样肮脏的发迹史。

    下边的附文内容比较翔实,只是论述显得不够简洁,条理不是非常的清晰,但基本可以看清楚杨澜和吴征的出千手段。需要区分的是,引她入门的高振顺并没有参与借壳成功后的出千过程。有关高振顺系列及00182中国风电的分析,我另外撰文。

==================================以下内容为转贴====================================

    1994年杨澜在主持人事业最辉煌的时候,离开了央视,离开了前夫,选择去了美国,选择了美国籍上海男人吴征,然后与吴征选择香港作为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回到电视节目中的杨澜,从节目主持人角色蜕变成电视产业的拥有者。一个口碑极佳的女人,一跃成中国第一富婆,在众口铄金的年代里,却背负着阳光产业一路溃败下去。2000年挟3000多万资金驰骋资本市场的杨澜吴征,一次次扮演胜利大逃亡的角色,到了2005年,其个人资产俨然滚到了20亿港元。在她貌似诚恳的一次次检讨中,众多追随她的小股民血本无归。

现在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杨澜是《天下女人》主持人,这让我们想起10年前那个智慧美丽的女人,人们把她离开中国到美国继续学业当作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而杨澜从美国携老公吴征回来,即挟着一股凭海御风、建设自己媒体帝国的雄心。几年以后,当杨澜依然双脚斜叉,双手轻合地或为嘉宾或为主持人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她已经无法让人们忘记,在这个血雨腥风的股市上一路泰然走来的女人,无数中小股民的血汗滋润了她健康美丽的容颜。

杨澜与吴征的婚姻被传为美谈,这的确是一种资本与名人效应间的梦幻组合,注定要在传媒市场掀起巨浪。“资本运作高手”吴征在杨澜身上发掘了太多价值,比如杨澜在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的品牌效应,比如杨澜的中国身份可以让美国籍的吴征少交许多税。这一切,让阳光文化中的吴征,扮演了一位给妻子杨澜的打工者。也让所有的风光照耀在杨澜身上,并使之商业价值的泡沫达到了最大化。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9年10月,杨澜离开凤凰卫视前,她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快乐。在香港两年零三个月的电视生涯里,她所主持的“百年叱咤风云录”和“杨澜工作室”两档栏目收视率并不理想,她给香港作家蔡澜说下一步只想相夫教子。蔡澜事后说:“从聊天中,从她言谈间的反应、她对事务的感受看,我觉得她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

杨澜的野心很快得到了证实。2000年1月,杨澜动用3784万港币和高振顺合伙购买了良记建筑公司75%的控股权,3月将借来的壳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有限公司”。

高振顺是吴征在亚视工作期间结识的壳买卖高手,此时为香港友利电讯董事局主席。

吴征似乎清楚自己不是一个可以稳稳当当坐下来营运一个企业的人,他经商一路都是心不在焉地应付已经到手的生意,而策划下一个更伟大目标才是他的动力和精力所在。和高振顺的相识用吴征的话说是“我们一拍即合”,自此开始了他在香港操(炒)作资本的“黄金岁月”。

杨澜和高振顺以55%与45%的比例建立了一家名为GLOBAL Frequent(简称GF)的私人公司,于2000年1月与良记达成每股0.02港元、总计8600万港元的价格配购30亿良记普通股新股以及13亿股优先股的协议,GF一跃成为拥有良记75%股份的控股公司。2000年3月,杨澜出任董事局主席;5月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并与美国电视媒体AE公司签约,以3年为期以付费与收入分成的办法,每年从AE公司的历史与传记频道获取300小时的文化及历史节目;6月,聘请前亚视高级副总裁、资深制作人徐小明为执行总裁;7月,聘请杨澜的丈夫吴征为执行董事;8月8日,阳光卫视频道正式开通。其时吴征正以执行副主席的身份为高振顺打理天地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这是高振顺投资收购的另一家经营有线电视数码传送系统与服务的香港上市公司。9月,GF公司重组,高振顺功成身退离开GF,杨澜在GF的直接权益由55%一下子增加到87%。

对于借壳上市的公司来说,高振顺压对了颇具品牌价值的杨澜这块“宝”。当有人说起高振顺对阳光出的力时,吴征显得不以为然,“还说不上谁帮谁呢”,的确,没有杨澜的名声,高振顺去收购良记,他不可能使股本价格冲上云霄。高、杨收购良记完成以后,在3个月内,以0.02港元收购来的良记股票,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将近0.80港元,翻了近40倍。当良记改名为“阳光文化”的时候,杨澜已完成了从一个光芒万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到传媒女大亨的蜕变。仅仅3个月,她摇身成为一个真正拥有8亿多港元资产的公司主席。

阳光文化股价飞涨之后,吴出场了。2000年平7月,吴征从天地数码淡出。2001年5月,吴征接任阳光卫视的执行总裁并任董事局执行副主席,另聘请原中央电视节目台常务副台长陈汉元担任董事、行政副总裁兼创意及制作总监;9月,GF公司将持有的阳光卫视股份在杨澜与高振顺之间按持股比例分配,杨澜将分得的阳光卫视近30%的股份(已因多次发行新股或配股而稀释)悉数出售给新浪,从此搭上中国最大的网络平台。

阳光黯淡何其迅速

2001年,杨澜将其所拥有的所有阳光文化股份卖给了新浪网,全盘清空自己亲手创造的阳光文化的股份,这种情况在创业者群体中是十分罕见的,让人目瞪口呆。人们惊讶地意识到,杨澜曾经建设媒体帝国的雄心终于让位于圈钱运动。虽然此时的杨澜作为新浪第一大股东依然操纵着阳光,但人们已经冰冷地感觉到以杨澜为董事局主席的阳光文化将经历不可扭转的颓败史。

在很多人的眼里,阳光文化与阳光卫视划等号,虽然它只占阳光文化整个集团资产额的5%,阳光文化毕竟是杨澜与吴征的“精神之子”,其上附着公众对杨澜的信心。定位于历史文化主题频道的阳光卫视自2000年8月开播,即受到媒体与受众的关注与追捧,在市场的经营与实践中,其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顺利。从开播到2001年4月底14个月中媒体运营收入近1.7亿港元,但是由于4100万港元的坏帐拔备,阳光卫视2001年4-9月业绩报告上的净亏损是3700余万港元,坏帐比例占全部媒体收入的三分之一强。阳光卫视作为一个短期内无法赢利的频道,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的投入十分惊人。2003年6月11日阳光文化发布了截止2003年3月31日2002年财务报告,收入仅为1.4亿港元,比2001年减少了25%,而全年的亏损将扩大4倍到3.65亿元,营业额亦急跌26%。阳光卫视的资产额只占总资产额的5%,其营业额只占20%但亏损额却占了80%以上。到了2003年,阳光卫视已经累计亏损超过了2亿元港币。

杨澜很清楚,一个卫星电视是需要用七到八年的时间来培育的,但她和吴征已经没有这个耐心了。仅仅过了3年时间,2003年6月20日,阳光文化发出公告,杨澜将阳光卫视和阳光文化网络70%的股权,以8000万人民币的代价卖给了覃辉的星美传媒。自此,杨澜退出卫星电视的经营,阳光卫视的主导者成了覃辉。

杨澜与覃辉的结盟仿佛“迫不得已“和“被收编”,杨澜在放下再也挑不起来的重担而感到轻松的同时,或许还会有一份惋惜。但这对阳光文化的圈钱活动,则无疑是件顺水推舟的好事。

看来更糟糕的事还有很多,2002年4月,吴征与贝塔斯曼秘密谈判了8个月后,达成详细的书面意向,同意以超过阳光文化资产价值10倍计的溢价,共建“地跨大中华、横跨多媒体”的现代传媒企业。由于贝塔斯曼CEO米德霍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辞职,3亿多美金合作项目宣布告吹。

同时阳光文化的另一个王牌 -“跨媒体平台”概念的打造同样也失去魅力。两年之后,阳光文化的并购与合作范围包括卫星平台(澳门旅游卫视、台湾卫星娱乐)、节目(购买AE和TECHTVINTERNATIONL节目,收购具有4万小时片库的capital channel)、渠道(京文娱乐)、网络(新浪网)。看起来合纵连横,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被阳光文化称为台湾入户率99%,已经盈利的台湾卫星娱乐在台湾同样名不见经传。有人玩笑般评价说:“这是一个弱势媒体联盟”。

从2000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阳光文化已经累计亏损额达到8亿多港元,股价由0.40港元跌至0.01港元。众多被套的中小股东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看不懂的“光水姻缘”

杨澜与新浪的股权交易十分耐人寻味。2001年9月20日,杨澜将其所持的阳光文化27.6%的股份20亿股悉数卖给了新浪网,新浪付给杨澜790万美金现金及460万新浪股票(运气好,正好科网股泡沫破裂,被她抄了大底,不过我听说她在新浪涨到7块就开抛了),按协议签订前一个交易日新浪在纳斯达克市场的股价每股1.32美元计算,杨澜持有的阳光卫视股份出售价格接近1400万美金,约1亿多港元。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进一出,杨澜获得了两倍于出资额的利润,这还不包括根据杨澜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如果实现协议规定的指标而最多可以获得328万股新浪股票,也按每股1.32美元计算,则又可以为杨澜增加430余万美元即3300余万港元的身价。杨澜拿到的新浪股票,没有禁售期或者其它任何约束。

从新浪网的角度看,这笔交易相当失败。新浪网要求阳光文化实现净收入的目标很低,且没有盈利要求,但付出股份代价大太,交易完成后,杨澜将拥有新浪网16%的股权,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仍间接控制阳光文化。从财务状况分析,新浪先期相当于以1.54倍的溢价收购阳光文化的股份,价格明显偏高。

从杨澜的角度看,这笔交易很成功,她成为了新浪网的第一大股东,又通过新浪网保持对阳光文化的控股权,仍然担任阳光文化董事局主席。阳光文化到了2001年9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仅有5000万港元,2001年上半年现金流出就有5000万港元,且有一笔贷款需要偿还。因为与新浪交易,杨澜不仅解决了阳光文化的融资问题,还以连还环贷款的方式将阳光文化的还贷风险转嫁给了新浪。同时,杨澜因为有3042万港元现金入账,回笼了投资贷款。

吴征此刻被新浪委以联合董事局主席职位,跨入新浪网最高权力层。另外新浪以10万美金的年薪聘任他为顾问,要求他有一半左右的工作时间为新浪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提供咨询。吴征随后与段永基联盟,以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Best Universe Group Limited和四通电子共同组建阳光四通,吴杨持49%,段持51%。阳光四通总共拥有新浪20.6%的股份。

董事局主席吴征希望利用新浪的雄厚实力,支持阳光文化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阳光卫视营运模式,同时也力主新浪向网络游戏转型,以期实施媒体发展战略。但吴的想法并未获得多数新浪董事的认同。

随即关于“阳光四通掏空新浪”的流言在网上流传,加上吴征假文凭风波,新浪转而对阳光采取被动投资的做法。2002年4月22日,吴征宣布辞去新浪董事会联席主席的职务。5月,吴征将其新浪股权的分红权和投票权,悉数转让给了段永基。其价格之低,在新浪网股票随后不断飙升的日子里令吴征后悔不已。吴征重回阳光文化,通过溢价增持,获得了10亿股份,杨澜仍为董事局主席,吴征出任行政总裁。

吴征的财技和小股民的哭泣

杨澜与新浪完成了交易后,将其所持有的全部新浪网股份注入她和吴征的私人公司阳光媒体投资控股(Sun l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吴征杨澜各占50%),这家公司成为二人资本运作的核心。

搭建好金字塔式的持股结构,阳光文化开始频繁收购,以2002年最为集中,当年重大收购共有6次:2002年2月8日,收购SEC股本60%。4月15日收购MPL之100%已发行股本北京京文唱片公司。10月25日,收购Asia Premium之30000万股新股。11月20日收购天津海津100%股本权益,同日,收购TOP Action之全部已发行股本台湾汗音。12月10日收购成报传媒已发行的股份55.09%。加上此前收购上海文化与capital Channel之全部发行股本,和2004年收购中国体育传媒、方程式赛车和泰德全部已发行股本,阳光文化先后进行了11次收购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阳光文化收购几乎完全以换股或配售新股的方式进行,营业支出也主要来自配售新股所得。

在诸多的收购中,影响最大的是“成报传媒”,吴征上演了私人控股公司如何“空手”套得底层上市公司的清晰一幕。2002年12月,阳光文化宣布从中策集团、锦兴国际、东方魅力手中收购成报传媒55.09%的股份。支付方式按1:6的比例发行154840万股阳光股份给三位卖方。随后,全面收购成报传媒,持有46758万股,占99.82%,再通过配售使上市公司的最低公众持股量达到25%,此后成报传媒更名为现代旌旗。

阳光文化收购行为虽然令净资产增加2.56亿港元即提高83.07%,却使总负债上升1.9亿港元即提高280.29%。其现金流量仅够维持半年营运。

杨澜和吴征通过上市公司获取的部分收益< o>

 时间  事件  代价   所得
 2000年1月  阳光文化(借壳上市)  3784万港元   30亿股阳光文化普通股和4.4亿优先股
 2000年10月  杨澜增持GF股份     3.78亿股阳光文化普通股
 2001年9月  杨澜控制新浪网   所持全部“阳光文化股份  “新浪网“16%股权6162万港元现金及阳广光文化实际控制权
 2002年9月   ExceAsia增持阳光文化  3000万港元  阳光文化3亿股
 2002年12月  阳光文化收购及分派成报传媒    成报传媒3.4%及通过新浪网持有9.32%
 2004年12月   阳光媒体投资控股购买“中国体育传媒“ 价值4620万港元证券    年税后利润不少于1000万人民币
   
阳光文化完成收购不久,2003年9月26日,阳光文化将所持的现代旌旗股份,以每1万股阳光文化派发255股的方式派发特别股息。该批被派发的股份占现代旌旗已发行股本约63.7%,完成重组后,阳光文化在现代旌旗的持股量将降至零,公众持股量则由36.3%大幅增至60.6%。此时,成报的股权结构变得和阳光文化文化非常类似。

吴征杨澜虽然控股阳光文化,但主要通过阳光投资控股 -四通阳光 -新浪网 -阳光文化的间接持股方式控制。如果想直接收购成报传媒,必须向中策集团等三方支付约占9290万港元现金,这还不包括全面收购后所需支付的代价逾7500万港元,所需的资金和操作风险很大。相反,通过阳光文化收购成报传媒,再向股东分派成报传媒的股权方式,将阳光文化的股权结构复制到成报传媒,几乎是毫无代价地实现了控股。

从2000年起控制阳光文化以来,杨澜吴征利用上市公司不断配售新股,进行收购,通过种种财技展示,使表面资产风光一时。到了2004年5年间,阳光文化募集资金超过7亿港元,而公司连年亏损,股份下跌97%,累计超额收益率-150%,中小投资者权益不断摊薄,损失惨重。而杨澜与吴征私人所持的(各占50%)阳光文化母公司-阳光媒体投资公司,却始终保持了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保留了底层上市公司有盈利能力的投资和项目。

一位分析家说,杨澜吴征在经营的事业全面颓败的路上,利用对底层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利用各种手段,如同挖隧道一样,把底层上市公司获得的优质资产转移到上层私人公司。“阳光媒体投资控股”由2000年初投入的3000多万港元,5年间总净资产扩大到20亿港元。

胜利逃亡新加坡

杨澜吴征的收购鲜有成功,公司的经营业绩连年亏损。为了完成融资和吸收投资,阳光文化便通过虚增收购资本、出售资产、子公司资产和销售收入等方式高估约5.9亿港元资产。那些追随阳光文化的中小股东,便成了最终的受害者。而对于优质盈利资产,则移花接木,全盘置入上层私人公司--阳光媒体投资控股中。2004年5月21日,阳光文化以4200万港元代价收购中国体育传媒全部已发行股本,卖家李汉生保证,2004年、2005年每年税后溢利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李汉生保证用现金补足差额,按此计算,市盈率为4.2倍,可谓相当合理。随后阳光文化又以5000万港元购得方程式赛车发展控股有限公司60%股权,卖方保证年利润900万港元,市盈率为5.6倍,同样保证以现金补足差额。阳光卫视宣布主业转换为体育传媒。

2004年12月22日,阳光媒体投资控股以4620万港元代价从阳光文化购买了中国体育传媒已全部发行的股本。此时,阳光媒体投资控股已经不需要支付现金,而用其它所持有的所有股份支付,由此获得了上市公司资产中盈利最强部分。不久,方程式赛车与北京京文教育亦被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控制。此时,阳光文化已与体育再无关联了。

从2000年1月25日杨澜控股后,到2004年9月30日,阳光文化已发行总股本从53亿扩张到200亿股,股价由最初的0.28港元购入跌至0.01港元,股东的权益被大大地摊薄。当阳光文化丧失融资功能的时候,吴征与杨澜开始到香港以外寻找新的壳公司。2004年4月杨澜吴征的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成为新加坡万国传媒的主要股东,2005年1月,再次增持,更名为阳光商务网络,吴征辞去了阳光文化职务,出任阳光商务网络执行主席。阳光文化模式在另一个资本市场再次被克隆。

尽管阳光文化不断地遭遇滑铁卢,杨澜吴征经营的实业从未赢利,但通过资本运作,他们的资产由2000年不到3000多万港元急剧的膨胀。据公开资料,他们的私人公司--阳光媒体投资控股已成为“容纳多种传媒结构,总净资产25亿港元,且负债为0的传媒投资组合”。其业务涉及电视、新媒体、出版、教育、广告、运动等6个领域,直接拥有11家间接拥有30多家媒体资讯公司的股权,控制9个国家60多个媒体品牌。(本文主要摘自《新财富》月刊)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從中報分析樓市走向


今年的中期業績期已經結束,在近一個月裏,陸陸續續分析了在大陸及香港上市多家房地產企業的中報,目的是以此作為判斷樓價走勢的依據。
樣本上市公司包括萬科、招商地產、中海、龍湖、碧桂園、佳兆業、越秀地產、金地、保利。
一直以來對房地產企業都不帶什麼好感,覺得他們都是吃政策飯,很多都因為後臺夠硬才能活下來,但通過分析萬科08年年報及今年中報發現,其實房地產中也有優秀的企業,那就是萬科,他的管理水準、眼界高度是其他房地產企業望塵莫及的。
此次分析主要觀察其現金、短期負債、現金流及其他應收款等指標,其中短期負債包括短期借款及短期流動負債;其他應收款之所以要觀察因為國內上市房地產企業的應付土地出讓金、應付工程款都是以此名義入賬,土地出讓金需要2年內支付,工程款一般也不能拖太久。
萬科手握著全行業最為龐大的現金,達408億,排第二名的中海也只有182億;一年內到期的借款為16億,短期流動負債214億,其他應付款213億,由此可見,萬科未來應付借款和負債應該不成問題。同時他經營現金流也是最好,達38億,籌資現金流42億,現金流總體來說比較健康。對比08年時現金200億,一年到期借款46億,短期流動負債132億,其他應付款99億,形勢嚴峻很多;同時其經營現金為-0.34億,籌資現金流為58億,等於是大手從銀行借錢來擴張,在08年的經濟環境下,是極為危險的事情,因此08年底09年初萬科的樓都是全面降價,為的就是能儘快回收現金,儲糧過冬,只是中央的政策給他開了個大玩笑。
保利的情況和萬科截然相反,雖然他的現金也不少,有175億,一年到期借款14億,短期流動負債102億,其他應付款91億,這幾個數字的比例都和萬科的差不多。但其經營現金流是-82億,是眾多樣本中負最多的,而且他不是今年負,是上市多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是負;而相反他的籌資現金流達70億,是最多的,而且他是每年都能借到大量的錢,每年的籌資總額都在增加,好像他根本就不擔心借不到錢。
其他像金地、招商等均屬於不過不失,現金水準應付一年內的借款及應付款都應該不成問題,當中金地的現金更充裕一點,達156億。不過他們的經營現金流比較難看,招商為-30億,金地為-51億,籌資現金分別有21億及54億。招商的缺錢的情況較為嚴重,所以在樂從的樓盤可能會有較大降幅;金地的要好一點,所以大良的天璽開盤的價格應該比較堅挺。
香港那邊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中報都沒有帶現金流量表,所以只能觀察他的現金及負債。
相對起來,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普遍要比大陸上市的要缺錢,當中財政最穩健的可能是龍湖,現金121億,一年到期借款45億,短期流動負債24億,手頭非常充裕,因此最近能在大手的買地。其餘企業都不太樂觀,像越秀地產等如剔除資產重估收益,其利潤是下降的。要重點分析的是佳兆業及碧桂園,因為他們在順德都有項目。
碧桂園現金120億,一年借款49億,短期負債68億,同時兩年內要還款98億,這98億主要是之前所發的票據、債券等,如果再加上沒列出的土地出讓金及工程款,他的財務可以用危險來形容。所以今年他在全國的專案都進行大幅的減價,這種行為相信會一直持續到銀根再次鬆動,因此明年他在容桂的項目必定會對當地樓市造成很大的衝擊。
佳兆業因為在順德有3個項目,所以要單獨拿出來分析。現金45億,一年到期借款25億,應付工程款25億,應付土地出讓金48億,非常手緊,降價是必然的,近一個月來杏壇的專案就已經降價了,促銷資訊還經常發到我手機騷擾我。他在容桂有一塊接近20萬方的地,樓面地價2100元左右,按照中報顯示的33%的毛利,以及本地大約1500每方的建築成本,加1500每方的稅費,計算出其價格為7100元左右。不過一般都會超過規定的容積率,所以實際成本可以更低,所以真正售價應該不高於均價6500元,但這個價格如果和碧桂園硬碰,可以會死得很慘。所以,明年容桂的樓市可能是碧桂園和佳兆業領銜主演的一出大戲。
總的來說,房地產業上半年在收入方面都獲得較大的增長,他們也並不是想像中的缺錢,即使部分缺錢的也只是因為擴張過快造成,只要調整策略,多賣房、少買地,完全可以度過現在的冬天。現在的房價並沒有出現類似08年的下跌,即使出現了下跌,對於大型上市企業來說,也只不過是少賺一點而已,根本不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很難想像08年管理層會舉全國之力去“支援”房地產,將銀行系統的錢全部投入到本來就不缺錢的房地產及基建行業。造成現在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的處境,當時的救市措施具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在這一次分析報表的過程中,我看到另一個問題。在所有樣本中,絕大部分的企業每年的淨籌資額都是正的,只有少數年份是負的,且一般都是正的數字比負的大很多,像保利這種更加是從來沒有負過,也就是說他不斷借新債還舊債,且越借越多。這也說明為何中國的銀行貸款餘額每年都以遠高於GDP的幅度來增長。除了房地產,相信很多國企也是通過借錢來實現收入增長,所以國企近10年來的收益出奇的好。由此出現一個可怕的結論,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相當一部分是來源於銀行的貸款,也就是印錢。雖然錢印不少,但都被國企、房地產等有關係有背景的企業拿走了,其他民營企業所得甚少。
未來一段時間,樓價跌的絕對的,像順德這種三線城市可能跌幅會較大,也會有部分小型房產企業退出市場。不過,以管理層的往跡來看,只要房地產一哭,必定能喝到奶,所以到年底或明年,估計銀根就會鬆動,印鈔機會重新開動,可能會造成樓價的新一輪非理性上漲,這可能就是中國經濟的末日。